琉璃收藏近年来大热,原来不值钱的琉璃藏品价格也是水涨船高。抛开通胀因素不谈,中国古代琉璃仿玉,很多玉器都有琉璃替代品,因此也承载了相似的文化内涵;国外的琉璃制作和使用则是由来已久,精品也层出不穷;因此琉璃收藏热绝非是炒作,而是真正的对这一世界性的人工制品的历史价值的重新认识。 本人玩琉璃时间不长,幸得多位名师指导,少走了很多弯路,在这里想总结一些关于琉璃鉴定断代的经验,以供其它玩家参考。 所谓三法,既是琉璃鉴定的三个准则:色、形、味。 所谓三不要,就是三种不要碰的琉璃。 先来说色: 所谓色包括颜色、透明度和质感,这是鉴定琉璃的法则。由于琉璃的颜色是通过特殊的配方来达成的,每个朝代、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特有的配方和颜色偏好,而且由于地域和科技水平的限制,越早得朝代配方就越匮乏。另一方面,中国产的琉璃的配方也相对国外来说要匮乏一些,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古代王朝对琉璃制品关注度实在是很有限。 就先说绿色,战汉时期是没有的,甚至直到元代以前都没有绿色的琉璃存在。 汉代的绿色琉璃是所谓的酒瓶底绿,就是类似啤酒瓶的那种颜色,但是更加黯淡。更古老的战国时代则是一类蓝绿色,和中国蓝的区别可能是铜元素的比例。 酒瓶绿比较典型的例子是茂陵的那件汉代琉璃大璧,汉代是蓝绿色的。 中国由于地域广阔,南北文化、经济都有区别,琉璃制造工艺上也是如此。汉代常见的海蓝色琉璃小珠和耳珰都是南方琉璃工业的产物。实际上南方琉璃工业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部分,属于南亚琉璃系统,其特点是琉璃中钾离子含量大(还有一类是高硅玻璃),其颜色多数是海蓝色(在两晋开始出现淡蓝色、土黄色、砖红色等)。在中国北方中原地区的琉璃工业则生产高铅琉璃,颜色也比较多样化,但是缺少这类深蓝色琉璃。
免责声明: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,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,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友情提醒:为保障您的利益,降低您的风险,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。